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

2024-07-17 22:13:49 | 去招生

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

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

科举考试 作为古代 封建社会 的一个重要制度,其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它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 核心价值观 ,已经超越了帝制时代,具有现代性。如今的高考,虽然在形式、性质上不同与科举,但内在的含义大致还是一样的。

那么科举与高考在哪些方面是相似的,哪些方面又是不同的呢?

相同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其一是两者都是选拔人才的全国性考试,定期举行,是全国影响力最大的考试。

其二,二者都是竞争性的选拔考试,都在考试形式和程序上追求公正、公平,清代时, 科举制度 十分完善,被视为“至公之制”,高考在实践中,不断消除影响公平的因素,力求在考试、阅卷、录取等环节做到公正公平。

其三,二者都对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科举诱导天下读书人埋头苦读,博取科举功名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形成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风气;高考则激励了广大青少年学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其四,二者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颇有相似之处。比如,科举时代有冒籍,现在高考有移民;科举时代有区域公平与考试公平之争,现在高考有 录取分数线 各省有明显差异问题;科举时代有形形色色的舞弊,甚至引发血腥科场大案,现在的高考中利用高科技舞弊等事件时有发生。

同时,科举和高考又有明显的区别:

其一,科举是一种选官考试,考生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秀才、举人、进士等科举功名。唐代 进士及第 的考生通过 吏部 铨选后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宋代则规定进士可直接授官,明清时期进士及第后,除了少部分进入 翰林院 深造者,其他也是通过吏部铨选分别授予官职。另外,举人同样也有入仕的资格,被授予知县和教职。而高考则不同,它是为普通高校招录新生而进行的考试,和入仕没有任何联系。

其二,科举与高考的考试内容不同。科举以经史文学(明清以后以程朱理学为主)为考试内容,明清以后八股文为考试文体,极大地限制了考生的思维。高考的考试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文 科学、自然学科等领域。

其三,唐宋以后,尽管读书人也可以通过举荐、乃至荫生的方式入仕,但科举考试才是绝大多数读书人入仕的途径。高考虽然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很大,但并不是他们成才的唯一途径。对于现今社会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具备某方面的特长,同样可以有好的前景。

其四,科举的录取率极低,明清时期乡试举人的录取率仅为1%左右,而且是三年一次(恩科除外)。殿试也是三年一次,每科录取的人数大致也是在300人左右,这个比例促使进士出身的读书人成为社会的绝对精英分子。而高考的录取率在60%以上,有些省份甚至更高。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自晚清时期开始有了制度设计与实施效果之间出现的偏离,因此科举在清末时被彻底废除。但这并不能否定科举的作用,时至今日,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对公平、公正精神的无限渴望,对于通过公平竞争实现精英治理模式的不懈追求的大背景下,科举的合理价值仍然在发挥余热。

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

古代的“异地高考”:白居易曾跑到安徽参加科考

有些高考生不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高考,而是到另一个地域去高考,被称为异地高考。当今的异地高考,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城市新移民的子女升学障碍;另一方面还指向高考录取公平问题,因为异地高考可能会有低分录取的优势。 去招生

其实,异地高考并非当今的产物,幅员辽阔的中国在古代就有了“异地高考”。

从隋唐起,以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给了平民更多上升的机会。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首都即京兆府(长安)录取的名额大大高于其他地区。

在唐代,国家级考试不分地区录取;地方考试按州的大小选拔考生,一般州的名额为两三人,而长安每次都多达数十人,甚至有时超过百人。这在柳宗元的《送辛生下第序略》可见:“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

宋代也有录取名额严重失衡的问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写给皇帝的信中说:“东南州进士取解者,东南州军进士取解者,两三千人处只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

西北州军取解至多处不过百人,而所解至十余人,是十人取一人。”意思是录取率低的州100:1,录取率高的州10:1。比例之悬殊,令人惊诧。

在录取比例悬殊的地域中,京城一直扮演着“低分洼地”的角色。以嘉佑五年(1060年)为例,首都开封府的解额(通过地方考试选拔参加国家考试考生的名额叫“解额”)是266人,而陕西只有123人,广东只有84人;而且,国子监108人的解额,并不算在开封府内。

国子监加开封府的考生,在国考中登科的人数,占到全部考生的一半左右。

在清代,顺天府(北京)的举人名额也一直是全国最高的,同治元年(1862年)顺天府的名额是185人,文化大省浙江只有152人,广东省为102人。

京城的录取名额,超过任何一个大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科举制终结。

正因为如此,有些考生就动起了异地考试的脑筋,冒天下之大不韪,到录取名额多的地方参加考试,以增加录取的机会,从而走上仕途改变人生命运。

但是,古代参加异地考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唐代,法律规定,参加科举考试的所有考生,必须要在本人户口所在地报考。

因此,异地考试只能“暗箱操作”,不被他人所知道。如中唐着名乐天派诗人白居易就是异地考试的一员。白居易的祖籍在陕西,后来迁到陕西省渭南县下邦镇。

按道理,白居易参加考试应在渭南县,但是却在安徽宣城参加考试。为何白居易要冒犯法的风险?因为安徽的录取率要比陕西高。

在古代,也有违规异地高考不用受处罚者,用现在眼光来看,大概可以算作“开后门”。唐代大诗人王维籍贯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而他却在录取率最高的京兆府参加科举考试。

原因是他具有弹琵琶才艺,在一次偶然展现才艺的时候,令某公主陶醉。公主出面疏通关系,终于使王维能够如愿以偿“光明正大”地参加异地考试。

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

宋朝的科举到底会考哪些题目,通过率怎么样?

去招生(https://www.gzsjlk.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宋朝的科举到底会考哪些题目,通过率怎么样?的相关内容。

科举考试在我国古代由来已久,从隋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寒门子弟可以通过科举制度一举跃入官场,所以古代许多寒门子弟将科举考试看成是自己出人头地的重要途径。

在宋朝的进士考试中,试题主要为四个科目,也就是诗赋,经义,论,策。宋朝的科举考试通过率与别的朝代相比,相对是比较高的。在宋仁宗朝四十年间,朝廷通过科举考试近乎招揽了天下贤才,也算是一个美谈了。

在我国古代的宋朝时期,宋朝人的科举考试中比较看重考生的在经义和策论上的造诣,因为在经义和策论上有一定见解的人一般眼光独到,实践能力强,能够胜任官员一职。毕竟当官的话,更多是需要干实事的。所以相对来说,在诗赋上,可能宋朝人就不是那么重视了,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可能与诗赋的实用性不那么强有关吧。

在宋朝举人科举考试的这几类试题中,除了诗赋,其它三类即经义、试论、试策的答题形式更像是现在高考生语文考试中的作文。在科举考试的时候,主考官会将题目展示在一块帘幕上,并且将帘幕放在大厅中间,然后各位考生就会根据考官出的题目开始写作文。

考生可以根据考官的题目进行议论,考官参阅考生的文章的时候,就能大致了解到这个考生是否有开阔的眼光、这位考生的思想是否激进等等,并以此作为评分标准。虽然评分比较灵活且客观性不够,但是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能考察出一个人的头脑灵活度和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去招生。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去招生:www.gzsjlk.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相关推荐
五代考生的高考故事有哪些?
五代考生的高考故事有哪些?

五代考生的高考故事有哪些?1970年代,高考是纯粹的、充满欢庆的。王临生在1978年参加高考,当年全国高考的录取率仅为3%。王临生回忆说,那时候的高考很纯粹,读书是一种精神、家国情怀,对知识的渴望,精神的力量非常强大。王临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西大学数学系,那时读大学毕业都是包分配的,他也没有想过毕业以后做什么,只有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1980年代,高考的

2024-11-13 11:09:31
单招和大专的区别有哪些
单招和大专的区别有哪些

大专和单招的区别在哪?1、考试方式不同:单招属于统招的一部分,在高考之前,一般在3月份左右考试,通过单招被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高考,未被录取的考生还可以参加高考。2、招生方式不同:大专是考生参加全国统一的考试入学的,单招大专是由院校自主命题,考生通过笔试和面试环节,综合成绩通过之后入学。3、考试时间不同:考大专的考生是在全国高考统一时间内考试的,一般为每年的六月份,单招大专一般在

2024-04-11 16:22:03
高职分类考试和单招有哪些区别?
高职分类考试和单招有哪些区别?

分类考试和单招考试的区别分类考试和单招考试的区别如下:1、时间不同,同一年的单招和高考,单招在高考之前。2、考试命题不同,单招命题由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内高职院校;高考命题,一般是统一命题,至少是省市统一命题,不会是某个院校命题。3、学校不同,单招的一般只是高职院校;而高考属于全国性质的,只要是高校,一般都有招生计划。

2024-02-23 23:17:11
古时候的科举有多难?秀才和举人、进士分别有多难? 古代高考从秀才考到状元最短需要多长时间
古时候的科举有多难?秀才和举人、进士分别有多难? 古代高考从秀才考到状元最短需要多长时间

在古代,考个秀才有多难拿科举制度最成熟的明清两代来说,秀才考试每三年举行两次,人口大县有录取名额三四十个,中县二三十个,小县十余个(见《清会典》)。扪心自问:放在当今,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统一考试,哪位朋友确定有把握考进前三十、四十名吗?而且这个前三四十名,可不像咱们今天中考高考,只是和同一级学生加上少数复习生同考,人家那是考多少次只要没考上的,都可以来。近代史上,大家都知道曾国藩,

2024-10-02 11:41:51
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的区别有哪些?
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的区别有哪些?

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的区别有哪些?一、报考身份群体不同:职教高考的考生主要是以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中等职业技术型学校的三年级学生或者往届毕业生为主。而普通高考的考生主要是普通高中的高三学生为主。二、报考条件不同:职教高考报考需要考取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计算机证或英语证书,或者是省教育考试院颁发的专业技能课程考试合格证书三证任意一个就可以了。而普通高考则不需要任何证书。三、考试科目不同:

2024-09-17 07:11:38
河南2023高考报名人数理科(十年寒穿苦读,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的高考那个更难考?)
河南2023高考报名人数理科(十年寒穿苦读,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的高考那个更难考?)

河南2023高考报名人数理科预计2023年河南进行高考报名的人数为127万左右。河南作为作为全国高考第一大省,2023年高考人数达到惊人的131万,占全国总考生人数的约十分之一左右(全国高考考生为1291万人),比2022年增加了6万人(2022年为125万)。其中,应届毕业的考生人数约90万人(理科考生约54万人、文科考生35.5万余人,较2022年的84.3万新增5.

2024-08-13 03:37:43
8090年代有高考大省的区别吗?
8090年代有高考大省的区别吗?

8090年代有高考大省的区别吗?有区别本人就是八十年代末参加的高考,说实话,当时我们对高考还是非常重视的,无奈当时大学是精英教育,大部分人是无缘大学的。由于高考录取率太低,很多高中毕业生会考不上大学,会默默接受落榜的结果。甚至会出现高考预选直接被刷下,没有资格参加高考的机会。而现在高中生只关心的是能不能考上985、211大学,或者是一本大学,不会担心没有大学上。一、复读是八十年代学

2024-09-11 19:06:51
高考和科举有什么区别
高考和科举有什么区别

在古代,考个秀才有多难拿科举制度最成熟的明清两代来说,秀才考试每三年举行两次,人口大县有录取名额三四十个,中县二三十个,小县十余个(见《清会典》)。扪心自问:放在当今,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统一考试,哪位朋友确定有把握考进前三十、四十名吗?而且这个前三四十名,可不像咱们今天中考高考,只是和同一级学生加上少数复习生同考,人家那是考多少次只要没考上的,都可以来。近代史上,大家都知道曾国藩,

2024-11-15 08:02:27